一些杂记

说明

本杂记包括了一些思考和记录,具体涉及到的内容包括:

如何高效地读数学书

“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 学习的方法按效率从低到高可以排为

  • 传统的上课听讲模式, 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 自己啃书, 补全细节, 勤用互联网, 老师, 同学等资源
  • 以教会别人为目的的学习

数学的核心(对于小学数学、中学数学、大学数学乃至数学家学习数学都是需要掌握这些,数学的核心对于不同人可以不一样)

  • 概念(不是每一个概念都是重要的概念,但是作为老师教的每一个概念都是重要的)
  • 定理(连接不同的概念,有些是联系(贯穿)两个领域,用A领域的方法解决B领域的问题)
  • 方法(最难教的就是方法。概括,归纳,总结之后才会有方法。每一门数学(代数,分析,几何)都有对应的方法。方法和经验成正比。方法有基础和进阶的,学会性质和做练习掌握基本的方法,通过掌握引理和定理加做练习掌握高级的方法)

数学书的内容

  • 定义:花很多时间在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定义(看数学书很多时候,搞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定义才能读懂。定义是必须要记住的,定理性质引理都是围绕定义概念展开)
  • 例子(证明)
  • 性质(证明)(定义的简单性质)
  • 引理(证明)
  • 定理((包含推论)(证明)(历史上很多时候是先有定理)怎么记住定理: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定理)要能举出例子,不能停留在会证明。定理是非常重要的命题。群同构第一定理为什么重要,因为很多地方用到
  • 练习(证明)

如何燃起自己的热情

有限VS无限

当你的目标有限时,你就有了一个上确界,不会超过它。比如拿菲尔茨奖不是一个好目标,一是比较虚荣,二是拿到了之后论文数量少了25%,而且写出来论文引用频率下降了(菲尔茨奖的魔咒)。

理想情况是目标趋于+∞,目标是变动的,趋于+∞越快越好。

热情从何而来

最小的想法是一个小火苗,可遇可不求。弱者思维会觉得很好笑,并评价自己肯定做不到,自我菲薄,强者思维也会笑,笑完之后觉得是可行的,并专注地执行下去,一直坚持。

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一个里程碑(反馈,新的热情)。

真正阻碍你的只有你自己

没有借口、阻力、绝对要求,每天至少8小时。切勿三分钟热度, 每天都学,可以少量的微习惯。由积分中值定理可知,平均值很重要。

纯粹

不想太多,不去纠结,想想自己的目标,今天要写多少页讲义。

重在每天的努力,120分钟的电影,在人生中是努力119分钟,成功1分钟。

一定完成的紧迫感

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个想法是冥想。不必放假,每天时刻有一定要完成的紧迫感,一定要把“家里的漏水”处理好。重要的事,内因,非做不可,不做不行,日拱一卒。

承诺

你敢不敢承诺?弱者思维不敢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去做到,可以晚点。积分总值会是100,但是平均相对会动态变化。

先胜后战:先确定自己能大概率打赢,再去打,心里有数。不可以心里没数没有目标再去做事!

战什么?人性。不动脑子,是懒惰;想得太多。是贪婪。是在承诺的先决条件下,最好的状况是中庸和谐。

不要让热情一次性烧完

手机到1%充电也可以,不要烧完。但是0%关机了再充电,就是要几分钟才能启动,内心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克服自己的无知和无能

无知不意味着自己的愚蠢、不思上进、头脑空空,而是意味着自己承认自己的认知(知识、思维等)存在盲区,需要提升。即承认无知不是否定自己,而是承认自己存在进步空间。

无能同理,是承认自己没有做到本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非自我贬低成废物。 如何克服?很难,要吃苦。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我们很容易将平易的生活看做理所当然,将他人的成功看做天才的必然,殊不知生活中有许多等着我们处理的事,他人为了成功做出改变、克服困难、花费努力。

这是一种认知上的“桎梏”,需要跳出过去的失败、现在的迷惘、“娱乐至死”的陷阱以及情绪化的泥淖。

克服“情绪无能”

(即沉湎于无尽或突然的情绪之中并无法自拔,对学业、事业产生长期或短期的恶性影响)

下法“替代批判”,用(某种角度或层面的)事实来替代:如生气→他人的问题,自卑、沮丧→自己的问题。

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不可一味否定自己,尊重事实,并且给予自己鼓励。

中法“不批判”,跳出情绪的坑,不过多浪费时间。 上法“化批判为动力”,不受影响,从批判中汲取动力向前。

我们可以将“评价”、“情绪”、“结果”进行一个剥离。通常的逻辑是不理想的结果→较低的自我评价→负面情绪→下次行动时逃避或“惯性失败”循环。

客观认识不理想的结果,分析出其中的主客观上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认知与能力;客观认识情绪,知道情绪是长期进化所形成的,接纳情绪而非为情绪所困;正视自己,不夸大自己的能力,也不轻易贬低自己。

克服“事业无能

(即不能做/做好事情,指事项、事务、事业)

(1)依旧是克服情绪化,即情绪干扰做事;(2)投入与产出,即用相对客观的视角评价目前的方法、进度;(3)人与贡献,更加注意区分数量与质量。

做事不能只凭着一腔热血或者跟着感觉走,就好比走路,一个人不可能在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位置、速度、时间的情况下走到终点,因此做事时必然要不时进行评估。同时在许多情况下,数量堆叠不能换来质量飞升,但是许多人早已习惯把数量当质量,就如同盲目刷题那样,不知所以。

(4)把握关键目标(某种意义、价值),并且将其拆解成可执行、可评价的阶段目标。

(5)识别做事的关键方法,并且无局限地优化。 所做的事情拥有某种崇高价值时人才会有较强的动力,但虚无缥缈的目标不利于指导人的行为,因此要进行拆解。至于优化方法,则是一种不断优化、追求进步的突破,这种突破的追求往往因为得过且过的心理而不能发生,因此要保持这种追求。

(6)小本本记想法 看起来简单甚至有些笨的想法,但是功用巨大。记录想法、做法、结果,我想我可以尝试(总是苦恼某些碎片化的想法转瞬即逝)。

(7)突破认知、超越前人。“圣人无常师”,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而当有超越一位老师(亦或是友人、亲长、前辈等)的心思时,才有了站在ta的肩上拾级而上、继续发展的基础。

(8)批判性视角。从局中抽离,准确认知人事物。

“无能之无能” 认识到能力问题,不回避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问题。

问题是提升能力问题很痛苦。 解决自己的无能、解决情绪化、解决愚笨(慢反应)与小聪明(自以为是)。

将自己与社会、世界联系起来,不能遗世而独立。 继承昨日的优秀,改善昨日的问题,让问题在今日消失,让渺远的未来不在迷惘。

学习专注力

1、SMART Goal原理 围绕一个目标专注(目标感)

Specific 具体的
Measurable 可量化
Attainable 可实现
Reward 奖励,适当奖励
Time 时间投入

常见误区:高估一天能做到的事情,低估一年能做到的事情。急于求成,没有长期规划,没有持续投入。

2、在于质量,不在于数量,追求效果

3、环境很重要,避免干扰

4、专注力锻炼,干扰下强制专注

5、避免社会诱惑的干扰

6、善于利用辅助工具,减少工作量,提升正向反馈出现的概率。

预备队思想

以正合以奇胜。

奇兵:预备队

未雨绸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关于嘲笑

本质:传递负面能量的方式,人性之恶。

一种刻意塑造的对立和优越感,是为浮躁。

「千万不要像……样子」、「你什么档次,跟我……」

刻意对立 -> 抬高优越感 -> 嘲笑不断 -> 形成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