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说明
本文是对《非暴力沟通-两性篇》的总结和记录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人的需要在得到满足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感受,在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另一些感受。我们需要听到感受和隐藏在感受之后的核心需要以及对方需要我们怎么做来满足他们的核心需要。
我没有把他写成正面感受或者负面感受,是因为作者认为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们都是对生命的诉说,即都表达了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如果你爱的人愿意将自己的痛苦表达出来,你是否会认为这是一种消极和不愉快的体验呢?)
当我们开始生气或即将发动攻势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我们可能没有听清对方的话。
少评判,多想想对方到底想表达什么。
前言
感受词汇卡
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
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高兴
快乐、愉快、幸福、陶醉、满足、欣慰、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平静、自在、舒适、放松、踏实、安全
温暖、放心、无忧无虑
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
伤感、凄凉、悲伤、恼怒、愤怒、烦恼、苦恼、生气
厌烦、不满、不快、不耐烦、不高兴、震惊、失望
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悲观、沉重
麻木、精疲力尽、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尴尬、惭愧、内疚、妒忌、遗憾、不舒服
两性相处时的典型冲突
女性认为男性并没有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像约翰·韦恩这样的男人就是通过简单粗暴地给别人“贴标签”模式来交流的,即在他的眼里,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蛋,是好人就请他喝一杯,是坏人就直接干掉好了。
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很多男人根本不知道怎样和自己的情绪建立联系。事实上,作为一名男性,作者(马歇尔)之前接受的基本上也是这种沟通方式的训练。如果他被训练成了一名战斗英雄,那么他就不希望自己的意识受制于自己的感受。所以,对于一个可能一直在玩洋娃娃的女人来说,嫁给一个长年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的战斗英雄并不见得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因为女人希望他们之间保持亲密,而这位战斗英雄的词典中压根儿就没有“亲密”这个词。
另外,很多女人并没有学会怎样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几个世纪以来,她们被灌输的思想都是如何忽略和克制自己内心的需要,以体谅和照顾男人的感受。因此,她们常常依赖于男人的引领,并在某种程度上期望男人能够猜出她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继而顾及并满足她们的需要。
关于婚姻
由于我们被灌输了太多关于“婚姻意味着什么”的疯狂观念,所以我们会发现,维系夫妻间的婚内关系要比处理情侣间的未婚关系复杂得多。但同时,我发现,当我不再把和我一起生活的那个人看作“我的妻子”的时候,我就能更好地享受婚姻,因为在我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当有人提到“我的妻子”时,他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妻子是他的某种私人财产。
非暴力沟通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彼此能够发自内心地互相给予。这就意味着,当与伴侣相处时,我们不会再因为自己顶着“妻子”“丈夫”的名头而暗含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理应”或“必须”为对方做些什么,也不必再因为内疚、羞愧、潜意识、恐惧、义务或责任而去给予。在我看来,如果我们为伴侣做任何事情都是在这类动因的驱使下才完成的,我们每个人也会因此而迷失自我。当我们接受源自这类动因而被给予的任何东西时,我们也知道自己必将为此付出代价,因为这种给予是以牺牲对方的利益为前提的。因此,非暴力沟通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这是一种能够让我们为对方真诚付出的沟通方式。
如果我们学会了发自内心地给予,并在给予时感觉就像接受时一样快乐,结果会怎么样呢?当我们以一种极富人情味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时,我认为给予者与接受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反之,当我们以一种我称之为评判的方式彼此互动时,给予才会显得不那么有趣。
四个问题
你能告诉我,作为你的伴侣或朋友,我曾经做过哪件事,让你感到你的生活不那么美好吗?(观察)
当我做这件令你感到不开心的事时,你的感受如何?(感受)
你的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需要)【“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我原本喜欢_(或者因为我原本想_/原本希望_/原本渴望_)】
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彼此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呢?(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主旨就是,在任一特定情境下,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对方。当然,我们的需要并不是总能得到满足。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也会说“谢谢”,并通过回答前三个问题来告诉对方,他们怎样真正地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告诉他们:(1)他们所做的哪些事情充实了我们的人生;(2)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3)我们的哪些需要因他们的行为而得到了满足。
评判
阻碍人们坦诚交流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任何听起来含有评判对方之意的讯息。
你只是在第一个问题描述他们的行为时涉及了他们,并没有评判他们的行为。第二个到第四个问题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你的感受、你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和你的请求。如果你的问题中有什么字眼容易被对方听成是对他们的指责,我猜想你肯定是在这四部分内容中夹杂了自己的一些评判。
强制
第二种阻碍人们坦诚交流的沟通方式是任何带有强迫意味的暗示。作为一名想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交流的人,你希望向对方传达你刚才所写下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让他觉得这是一份礼物、一个交心的机会,而不是一种要求或者命令。
在非暴力沟通语言中,评判和命令是要杜绝的。当我们告诉他人自己的请求需要什么时,我们传达的信息是:“如果你愿意,请这样做,但不要以牺牲你自己的需要为代价为我做任何事情,也永远不要为我做任何可能会给你带来哪怕一丝恐惧、内疚、羞愧、怨恨或屈服感的事情,不然,我们都会感到痛苦。请遵从你的内心,如果你觉得,满足我的需要对你自己而言也是一份礼物,那么我希望你能尊重我的请求。”只有当彼此都不觉得自己是在损失、付出或屈服时,这一行为才是双赢的。
同理倾听
非暴力沟通主要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要向对方清楚明白地传达有关这四个方面的信息,但不能让对方觉得你是在评判或者命令他。第二部分则是学会去倾听对方发出的有关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而不要去关注他们是在指责你还是在以非暴力沟通方式与你交流。
例如,当对方说“你知道吗?你的问题就在于”时,通过这对耳朵我听到的是“我希望你能”。我并没有听到任何评判、指责或攻击。通过这样一对耳朵,我能够意识到,所有批评都是对方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值得同理的宣泄。
之所以说其值得同理,是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通常说明表达者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导致各种紧张局面相继出现。凭借非暴力沟通语言的技巧,我们就能够越过这个坎。因为我们从来听不见指责,我们听到的永远只有对方那些未被满足的需要。
安慰和同理心的区别
马歇尔:如果对方说他们确实需要安慰,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心甘情愿地想去安慰他们,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他们想要的是同理心,而我们给他们的却是安慰,这时,问题就来了。比如,有一次,我的大女儿一边照镜子,一边说:“我丑得像头猪。”“不,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立马说道。她喊了声“爸呀”,然后就摔上门出去了。事实上,我当时就是在那里做着评判,而她其实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但是我却尝试着去安慰她,我这么做实则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需要。然后,你们猜猜我做了什么?我对自己做了一番检讨之后,走进了另外一个房间,边走边说:“你一年到头每一天都在宣扬这个,但当它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时,你却忘记了。你忘了那句箴言:‘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就好。’”之后,我走到她面前,对她说:
我猜你需要的是我能体会到你对自己形象的失望之情,而不是我的安慰。
女儿(参与者I扮演):是的,你总想着和稀泥敷衍我。(观众发出笑声)
马歇尔:嗯,我认罪。
如何表达感激
马歇尔:在表达感激时,我们需要记住三个要素。不要试图通过语言去赞扬,因为在非暴力沟通中并没有赞扬之类的东西,赞扬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评判技巧。赞扬是为了操纵对方,让对方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去行事,而感激则只是表明对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美好的感受。经理们会觉得赞扬很管用,他们说,有研究表明,如果他们每天至少赞扬员工一次,员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虽然赞扬在短时间内可能有效,但一旦员工们发现经理们的赞扬是出于操纵他们的目的,赞扬就将失去作用。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从来不会为了尝试得到任何回报而去表达感激。我们表达感激只是为了去“祝贺”他人的行为,为了让对方知道他们所做的一些事情给我们带来了很棒的感受。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的三个要素是:
(1) 我们需要很明确地知道对方做了什么让我们想要感激;
(2) 我们的感受;
(3) 这让我们的什么需要得到了满足。
非暴力沟通对“爱”是如何理解的
马歇尔:以上阐述可能会让你明白,非暴力沟通实际上来源于我在理解爱、表达爱和践行爱方面所做的尝试。我所得出的结论是,爱不只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还是我们所表达的、所做的和所拥有的。同时,爱还是我们能够给予别人的:我们通过某种方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任何时候,当你真诚地展示自己,敞开心扉,别无所求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恩赐。不指责,不批评,也不惩罚,只是告诉你自己:“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脆弱的地方。”而在我看来,这种给予就是爱的表现。
我们对他人的倾听是我们奉献自己的另外一种方式。带着同理心去倾听他人,与他们的内心联系在一起,不做任何评判,这就是一份礼物。当我们尝试去倾听别人的心声和他们想要的东西时,这也是一种礼物。所以,非暴力沟通只是我所理解的爱的一种表现。这么看来,它就类似于“爱人如己”和“不论断人,就不受论断”的观念。
当我们以这种方式与人交流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会发生。这种美、这种力量将我们与一种神奇的能量联系在了一起。所以,非暴力沟通能够帮助我将这种美丽而神圣的能量长留在心中,让我能够通过这种能量与他人建立联系,而这就是我所经历过的最接近于“爱”的东西。
- 本文作者:EnableAsync
- 本文链接:https://enableasync.github.io/uncategorized/%E9%9D%9E%E6%9A%B4%E5%8A%9B%E6%B2%9F%E9%80%9A/index.html
-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